2014年9月5日

白石一文---不可或缺的人

   
        初見白石一文的作品是幾年前的事,當時對於描寫菁英上班族的「一瞬之光」覺得非常胡扯,明明是這麼優秀的主角,選擇了各方面條件遠不如未婚妻的落難女子,雖然書中對於主角的心境轉折以及他的人生價值觀有很詳細的描述(作這種跌破眼鏡的判斷其實不意外),但當時我只注意主角在商場上的明來暗去,沒放太多心思在作者真正想表達的地方。

        最近在書店看到這本「不可或缺的人」,次標題瞬間吸引到我的目光:「能使生命圓滿的那個人,真的存在於世界上嗎?」,大哉問。對於這本書是不是直木獎(由文藝春秋的創辦人菊池寬為紀念友人直木三十五,於1935年與芥川獎同時設立的文學獎項,是日本文學界最重要獎項之一)的得獎作品倒不是那麼在意了,懷抱著想看看白石如何解答的心情,把它帶回家了。

        故事的設計非常特別,這本小說由兩個篇章組成,但彼此間毫無關連,分別是「給獨一無二的人」以及「給無可取代的人」。一男一女,個性和背景也南轅北轍,但相同的地方在於,最後兩個主角都分別以不同的形式失去他們所愛的人。最後的結局互成呼應:



給獨一無二的人

「明生‧‧‧‧(有雷,請自行看書)呆坐床邊,他早已下定決心絕不哭泣,但過深的悲傷令他無法遏止淚水源源湧出。」


給無可取代的人

「美晴想哭,她想放聲哭叫。然而,她的眼中甚至沒有掉出一滴眼淚,彷彿喉嚨深處被堵住,從那張嘴裡甚至沒吐出一聲嘶喊。」


        明生的那個她是那麼獨一無二,在她身邊,心靈獲得傾訴,做任何事都很自在,彼此惺惺相惜,日久生情所以感情甚堅,但她消失的方式非明生所能控制,所以即使要忍住悲傷還是留下男兒淚。

        美晴的那個他,比未婚夫更受到她的敬重,此外在肉體上達到完全契合的程度也是關鍵,以致於即使有了婚約,仍和情人幽會。或許本以為只是排解寂寞的對象,以致於他消失的時候,才發現他是心中至始至終最重要的那個人時,為時已晚。這裡的哭不出來或許也是她對自己的嘲諷和自責的控訴吧。

        我想作者要傳達的意念是,即使渺小無名的妳我,都會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個獨一無二及無可取代的人。但是,命運卻總是這麼調皮,當需要這個的時候偏偏得到那個,當需要那個的時候偏偏這個消失了,等到你發現那個原來一直守候或存在你身邊的人時,那個人已經不在原地等你了。


    白石一文,總是這麼令人悲傷,但又現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