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9日

美麗的布察特花園---The Butchart gardens

還記得2007年的5月1 日,我因為蜜月旅行的關係,來到了加拿大的布查特花園(The Burchart Gardens),雖然無良的旅行社為了下午的產品採購所以壓縮了我們的參觀時間(只有50分鐘!),但是我倆還是儘量把握時間將整個花園走了一圈。
在官網中提到:布查特花園始建於1904年。當時珍妮•布查特夫人著手美化一座曾經為她丈夫的水泥廠提供原料的廢棄的石灰石礦坑。從最初栽種的幾株豌豆花和玫瑰開始,而今的下沉花園(Sunken Gardens) 已經成為遊客駐足的焦點。布查特家族對園藝和觀光發展的投入已經超過一個世紀。到目前為止園方每年接待將近一百萬名的遊客。而布查特花園更於2004年被評比為"加拿大國家歷史遺址"。 」,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建造超過百年的花園,雖然整個園區有下沉花園、玫瑰園、日本園、意大利園和地中海園等5個主題花園,不過我覺得整個花園的配置形式,還是以英式庭園的架構為主,包括:自然的地形變化、各類季節花卉、浪漫的雕塑造景以及多曲線變化的步道設計。

由於下沉花園視為在全區一個比較低的地方,所以設計者運用巧思將其與地形作了一個很好的結合,在這裡我會覺得空間的轉移是很自然而順暢的,而作為本花園最重要的主題園,這裡的花卉正綻放著,事實上,也只有這類型的私家花園有辦法支應管理花卉的園藝人員的龐大經費。而加拿大這種高緯度國家也才有辦法看到這樣百花齊放的美麗景觀。在玫瑰園裡,你很快就會因為看太多太多美麗嬌豔的花卉而麻木了。在這裡即使沒有很好的相機或技術,也可以很輕易的捕捉美麗的照片。或許在台灣比較少有機會看到這麼樣大面積盛開的各類花卉,所以來到這邊我可以說是如入寶地,快門則是一刻也沒停過!


至於日本園,剛開始的設計則是有點過頭了。要進去日本園之前可以看到一個縮小的鳥居,彷彿怕大家不知道日本園已經到了,不過裡面的元素倒是中規中矩:紅楓、石橋、石燈籠等擺設的恰如其分,也還好花園設計者沒有濫用枯山水的意象及元素,否則很容易便成大雜燴的遊樂園。
至於後面的義大利園以及地中海園,因為時間的關係實在沒有辦法好好的留影及品味,感覺上他們應用了許多幾何造型以及軸線形的水景在裡面,算是意思到了。
整體看來,我覺得布查特花園的精華還是在下沉花園週邊,後面的幾個花園感覺上比較屬於陪襯性質。但是我夫妻倆在遊園之後都還是相當滿意,也都異口同聲的說希望還有機會可以重遊(還有那充滿吸引力的禮品店根本沒逛到啊啊啊~~~),有空的話,找個春暖花開的時節,大家可以來一趟美麗的布查特花園之旅喔!






2010年6月15日

鐵嶺景觀設計

前年設計的案子今年已經完工了,我很幸運的分配到整個案子中比較完整的一塊基地,這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鐵嶺小公園,附近都是原住民部落,旁邊有一小溪,環境清幽。早期原有一些涼亭及設施,不過由於颱風帶來雨勢沖毀部分設施...因此這算是一個改善的設計。


這是原來的照片,由於設施損毀加上現地沒有整理,雜草叢生無人使用


旁邊的小溪提供親水的潛力,但在雨季時也暗藏危機


這座原有涼亭就是耐不住溪水衝擊的犧牲品


我在這個地方設計的材料以石材及木料為主,期望符合當地原民地區自然環境。同時保留現地大樹以及石頭,希望藉由設計襯托出原地貌的美景,看,經過整理後,美麗的大樹就跳出來了。

原有涼亭拆除,並且改設木平台提供開闊的視野,設置的位置更加退縮以防止大水的沖刷。砌石座椅提供遊客休憩同時界定空間。


鋪面的部分以砂岩亂片以及石版鋪面組合,引導使用者的動線,同時亂片間植草營造自然的氣氛。


現地大石頭加以保留,另一方面它自然變成基地的另一個視覺焦點了


原有雜亂的設施及環境加以改造,上次假日去看時多了許多組遊客在此休憩親水,材質使用與上層基地相同,只是為了避開現有喬木所以設計成曲線型的空間


在這個設計中學到更多將自然地景導入設計的方法,也了解石材在設計上的一些限制及優勢,
成長不少,下次有機會到新竹尖石的人,路過可以下來瞧瞧喔!

Sketch up在景觀設計的運用

Sketch up可以如何運用呢?
舉例來說...
在提服務建議書的階段,其實常常會需要放示意圖或是模擬圖
在時間不夠充裕的情形下,如果手上功夫了得,當然是用手繪最快
不過...如果沒有把握畫的很漂亮或是要畫的東西比較複雜
這時候就是Sketch up好用的時候了

之前提過一個計畫書
作了一個燈具結合座椅以及宣傳看板的設計
麻煩的是...要有精確的透視以及一定的數量
所以小弟立即決定採用Sketch up來製作


首先把3D的部分都完成...此時沒有上材質或是色彩


上了材質之後...整個設計的感覺就比較出來了


接著去掉外框線...讓作品看起來比較逼真
(我比較喜歡帶線條的作品...看起來比較有個性)

再來就是利用複製大法
生出一排作品了...
要注意的是...複製的數量越多...還是會拖累整個軟體的效率



關鍵的地方來了
Sketch up有個功能就是可以把現況的相片和作品作結合
因此可以製作改善錢改善後之模擬照片



這就是完成後的樣子
當然還要在PS作一些後製
讓主題比較跳出來
才可以交件


總之...Sketch up在實戰上可說是相當好用
熟練的話
類似這樣的東西半天內可以完成
相當好用又有效率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多嘗試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介紹

20082月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觀建築)中,首篇主標的評論介紹了一個我最近在電視中得知的作品: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當初我看到這個紀念碑的想法是:多量體、不生態而且沉重的空間,而且,又是一個極簡主義(Minimalism)的設計案例。我首先強調,個人對於這類作品並無偏見,好的極簡設計其實可以呈現出強大的力量,但是這個案例讓人有許多疑惑。
先從這個基地的介紹說起,以下資料截取(含照片)來源為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Memorial_to_the_Murdered_Jews_of_Europe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德語: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亦稱為浩劫紀念碑。它位於柏林,由彼得・艾森曼布羅·哈普達設計,紀念浩劫中受害的猶太人。它佔地19,000 平方米4.7 英畝),安放了2711塊混凝土板,在一個斜坡上以網格圖形排列。混凝土板長2.38,寬0.95,高度從0.24.8不等。根據艾森曼計畫,混凝土板被設計產生有一種導致心神不安纏擾不清的氣氛,而且整個雕塑打算代表一個原有秩序因人為因素而遠離人類。在附加的地下「地方資訊」(德語:Ort der Information)列出從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 Sanctuary)得到的所有已知受害猶太人的名字。
紀念碑於200341動工興建,在20041215完成。在2005510日開幕。同年512,開始對外開放。它位於布蘭登堡門之南,鄰近腓特烈城。紀念碑的地點曾是希特勒德國政府大臣官邸。建築費接近2500萬歐元。


這樣的建築氣氛,的確讓進來的人對於二次大戰的犧牲者感到難過,也成功塑造一個沉思的空間,但比起美國華裔景觀建築師Maya Lin的越戰紀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本案過度昂貴的造價、綠地及開放空間的不足以及過於不生態不環保的設計,讓這個案例顯得遜色許多。如果,本案可以減少這些方塊的量及造型,或者在面材上以可反光的黑灰色石材來鋪築,開放大量綠地提供民眾親近,不知道效果可否更好?
即使如此,我仍然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創意且吸引人目光的作品。換個角度來看,或許,具有爭議性及高度危險的設計作品更加具有魅力吧!

好書推薦-敷地工程:景觀建築基礎工程教本





本書譯者,吳樹 陸 先生,是我以前唸書時大二設 計課 老師。
他是一位充滿浪漫情懷的設計師,看到他的第一眼,會覺得很有書卷氣,
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個人卻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整地工程課教的這麼好,令人難忘。
(我永遠記得作業上面那個R字,只在他的課堂上拿過)
(註:R,退回、重畫的意思)

現在,我們當初的課本中文版問世了,很佩服老師在繁忙之虞可以把這本書的中譯本完成。在誠品一看到當然馬上買下來。

有在作景觀設計的都知道,地形設計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但是,真正在乎這個部分的設計師有多少呢?
我所謂的不在乎並不是說沒有去考量,而是沒有很精確的量化過程。
以前的你,可能只知道要設置陰井及排水溝,至於要幾個,多長?評經驗
看了這本書,關於暴雨逕流等章節會明確告訴你要如何計算!

至於整地,別開玩笑了,這正是這本書的精隨所在。

拿到這本書的感想是:相見恨晚。

GOOGLE EARTH與SKETCHUP的連結簡介

先前跟車友到台中某港口騎單車,發現了一座漂亮的燈塔,
於是想嘗試看看是否可以跟google earth做個連結,
有了一個不錯的成果...
首先...開啟GOOGLE EARTH...選擇你所要建立目標的地圖
範例中...我選擇的是之前去過的燈塔管制區

然後...開啟SKETCH UP...選擇紅圈處(Get current view)

我們會發現
畫面以黑白的方式匯入到SKETCH UP中了

接下來...就開始在圖面上建立你想畫的3D模型
範例中...我畫的是當天看到的燈塔...如果是建築物例如火力發電廠...就要花很多時間了
這個燈塔大約花了40分鐘
畫好之後....選擇紅圈處(Place model)...

就可以看到模型被匯入到GOOGLE中了

調整視角...
彷彿置身於當天看到的場景


以台灣來說...目前已經建立的3D建物還真是少
不過鼎鼎大名的101是一定不會缺席的
透過3D模型...我們可以觀察週遭的地形及景觀


接著我突發奇想...想看看之前去日本時造訪過的景點...3D建的如何
發現海遊館超級像的啦

還有我們去吃中餐的莫塞克廣場
遠遠的有名紅色塔並不是很像
日本的3D建的很齊全...周邊建物即使沒有很清楚也都有完整的量體出現
對於想要了解周邊情形的人來說真是太便利了

還有梅田的空中展望台...作的非常寫實

找一下京都
很可惜非常現代化的京都車站並沒有顯現...畫面右方倒是有有名的蠟燭塔
反而是我們下褟的那家車站對面舊舊髒髒的飯店有耶!!!!!!!!!!!!


到大阪城一看...疑?這麼有名的建物竟然沒有?
整個公園都空蕩蕩的耶.........................

這時候就要到SKETCH UP的3D下載處取找看看有沒有人建模過
如果有...就下載起來...然後就可以用GOOGLE EARTH來開啟
美麗的大阪城馬上重現囉

最後來到明石大橋

哇...3D已經建好囉
不但可以看到橋
週遭海景及旁邊的孫逸仙公園也都一清二楚


還可以選擇在橋上開車的視野...哈哈哈...超級逼真的

這兩套軟體都可以免費於GOOGLE下載
看到他們軟體一直在更新
我想有一天一定會把全世界的3D都建起來
然後出國之前都可以先預覽一下...

作為一個景觀設計師

忙了好一陣子,經過前幾天的瘋狂加班後,終於交件了!
很久沒有加班熬夜了,經過這一役明顯感到身體提出抗議,
(人啊,年紀越來越大真的是要認老,再也沒辦法像求學時一樣瘋狂熬夜趕圖...)
但在夜深人靜時總容易想起從前學習的苦樂...也讓我有發這篇文的想法!

話說入行也已經超過五年了...
景觀設計這個行業,實在很難用短短幾句話說明其工作內容~
從還是學生時到現在出了社會,才發現與認知有很大的不同!
以往系上的名言叫做「種不種一顆樹都是一件大事」!
笨笨的大一新生總在努力鑽研種樹的奧義,研究怎樣畫樹最好看等等...還有去各地認識植物,
但是越到後來越覺得光是討論設計而沒有工程底子,充其量也是紙上談兵,
體認到一些工程面實務的重要,所以我從當研究生時就進入教授先生的建築師事務所幫忙~
當時系上分為規劃以及設計兩大門戶,前者重文字及報告書,後者重圖面以及設計,
年輕氣盛的我,想說自己蠻耐操,想要大小通吃,選了個規劃設計都教的教授...
好死不死英國派的教授治學嚴謹,看圖機車,每次嘔心作品屢屢退件,偶而也惹頓罵...
在我幼小的心靈蒙上深深的陰影...但是當時痛苦的兩年,卻成為後來收成時的基礎!

畢業後到了第一家公司2年磨練,學到如何繪製基本的施工圖以及預算編制,
還要開著車到許多窮山僻壤工地監工,除了因為不懂經常被一些包商看輕,
身為工程菜鳥的我,經常會被政府的承辦人員口頭修理,除了一些比較誇張的案例外,
我還是有向這些公務員學到一些東西,也體會到人家說「身在公門好修行」的意義!

現在這個公司就學到更多了,
現在的我已經可以掌握很大的案子了,從簡報到監造都可以面對而不畏懼!
(比較不在行的還是跟公務員相處,我真的是不太會說話阿)
加上前一陣子的工作倦怠症也消失,而且發現自己的設計能力有進步了,心情十分愉快!

這時候就會有行家問了:
你怎麼知道自己的設計能力有進步阿?

呵呵,關於這個問題就不能隨便呼巄了~~~
主要是因為我發現自己除了可以在短時間處理完更大的案子、畫出令自己滿意的圖之外,
重點在於可以在自己的設計中得到快樂!!
以往畫平台就是畫平台,畫涼亭就畫涼亭,沒什麼特別感情!準時交件最重要~
現在就不一樣了,
我會加入一些比較細緻的體會或想像,參考其他不錯的案例,
然後想想如果是花自己的錢,要做一個這樣的公園,怎麼設計會帶給人更多感動和樂趣?

落實到後來我發現,
其實景觀設計追求的是一種很細微的差異,
有時候差個1~2公分的線條做出來的東西就讓人大感不同!
有時候木頭跟石材或是其他材料就是要小心搭配才會相得益彰!
不是簡單畫畫算算價格就可以交差了事!

所以,小到圖面有無錯別字,或是排版合理與否,字型是否統一,這樣子的小事,
都是景觀設計師所應該追求不能出錯的!這是最基本的~
否則,當圖面放大幾十或是幾百倍到工地時,我們如何能期待工程不出錯呢?
如果這樣子都做不好,只能說沒有資格談設計!


種不種一顆樹都是一件大事」!
畢業這麼久,我終於慢慢了解這句話真正的涵義,
以及教授看我的自以為是的爛圖的心情!